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产业
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9-07    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2018年8月14日

  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推进闵行区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及《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精神,结合闵行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把增加绿色农产品供应放在突出位置,打造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为基本路径

  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落实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发展全过程。

  (二)坚持以绿色供给、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

  突出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协调统一,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变绿色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三)坚持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

  构建以资源管控、环境监控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绿色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技创新推广体系。

  (四)坚持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政策监管为基本遵循

  既要明确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又要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支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加大政府支持和执法监管力度。

  三、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2018-2020年)努力,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一)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

  到2020年,划定建设8242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1183亩蔬菜生产保护区;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7%以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标准化蔬菜园艺场绿叶菜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2。

  (二)生产环境更加清洁有序

  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全区化肥使用总量减少50吨,下降5%;农药使用总量由目前的31.48吨减至28.01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三)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

  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地产农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25%;打造5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功能布局,发展绿色产业

  1.优化功能与生产力布局。以保障蔬菜有效供给、确保粮食生产功能为目标,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生产保护区建成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生态高效示范基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全部地块建档立册、上图入库,实现重要农业信息的精准化动态管控,确保相关地块用途稳定。进一步优化作物茬口布局,优化水稻品种结构,扩大早熟优质品种种植面积,到2020年,全区中早熟优质水稻面积到达5000亩。落实水产养殖面积800亩的布局规划,到2020年按照《上海市水产养殖绿色生产操作规程(试行》,从事水产养殖的水面积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全面落实畜禽退养,继续巩固全区畜牧业退养成果,确保不返潮、零反弹。

  2.提升绿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加快实现本区粮食生产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粮食生产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引导地产蔬菜优化品种结构,重点扶持3000亩以青菜、杭白菜为主的大宗绿叶菜核心生产基地。提高绿色食品的供应量,在继续稳定本区“三品”生产总量占全区地产农产品年产量80%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绿色食品认证的工作力度,稳步提升绿色食品供给率。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生态防治技术、清洁化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积极探索循环水养殖模式,确保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检测覆盖率达100%,档案渔业覆盖率达100%,确保地产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到2020年,全区巩固建设24家蔬菜标准园、1家经济标准作物园。

  3.打造农产品特色优质品牌。以市场与市民需求为导向,增强优种、优品、优质、优价意识,推进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建设,打造闵行优质大米品牌,进一步规范稻米产加销一体化过程。发挥城市、正义等品牌农业示范,继续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现代蔬菜产业链,形成蔬菜种源、标准化种植、产销一体等产业链,保障一批市民喜爱的蔬菜品种。积极培育其它地方性特色经济作物品种、品牌,丰富市民菜篮子。

  (二)保护生态资源,守住美丽田园

  1.建立农业环境养护制度。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和耕作层厚度。到2020年,累计推广使用有机肥3.9万吨;增加绿肥种植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累计达到4万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肥2万亩次,缓释肥料应用面积1.1万亩次。开展设施菜田土壤保育和改良,通过应用高温闷棚、灌水洗盐、水肥一体化、微生物土壤修复保育、水旱轮作等技术措施,降低土壤盐分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到2020年累计改良设施菜田土壤达3000亩。应用创新池塘底泥生态修复技术,保障养殖环境持续生态健康。每年放流水生生物总量不少于700万尾,促进渔业资源生态平衡。

  2.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加大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完善全区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病虫害监测水平。三年内建立高效植保示范点3个,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统防统治植保队伍机制。推进全程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三年内应用性诱剂、诱虫板等措施2.25万亩次,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1万亩次。每年建立水稻绿色生产示范基地5个,巩固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5000亩。推广新型水肥一体化等节肥、节药、节水装备累计至800亩。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回收率达到100%。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体系,到2018年底,基本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网络。

  3.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完成2个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设备的配套。建立与利用量相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三)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1.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区为抓手,落实市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调查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落实新农药管理条例,严格兽用抗菌药准入管理,加强农药、兽药生产经营追溯管理,深入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瘦肉精”、私屠滥宰、生鲜乳违禁物质、假劣农资、水产苗种和“两鱼一虾”禁限用药物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对农业生产档案的监督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强化属地化管理责任,充分发挥乡镇监管服务机构监管员和村级协管员作用,落实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绿色食品企业年检、产品质量抽查、市场标志监察工作。

  2.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围绕绿色优质安全,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明白纸”,指导企业生产。创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推行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开展绿色农业标准培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标准推广和使用指导,大力宣传培训农兽渔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督促生产者严格落实间隔期、休药期规定。加快推进规模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立生产记录台帐。创建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点,推进蔬菜标准园、经济作物标准园和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

  3.提升绿色食品认证率。按照“以点带面、基品兼顾”的原则,加快推进本区种植业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加强新一轮农业政策研究,加大绿色认证扶持力度,以政策为引领,推进本区绿色认证工作再上新台阶。试点推进水产业无公害、绿色认证工作。

  (四)强化创新驱动,支撑绿色发展

  1.完善绿色发展科创体系。完善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加强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攻关。加快选育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突破性动植物新品种(系),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优良品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品牌优势的种源产业。探索建立农业技术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强化质量兴农技术创新,推广优质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秸秆、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清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强化农机、农艺、信息化技术融合,推进粮食、蔬菜等农机化技术集成应用。

  2.健全完善农业生态补贴制度。完善与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机制,落实以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地为重点的生态补偿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稳步提高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标准。支持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发展,完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商品有机肥以及高效植保、施肥机械的推广补贴力度。支农政策优先向划定的“粮食功能区”和“蔬菜保护区”倾斜。综合运用税收、政策性担保等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体系。

  3.建立资源环境生态检测预警体系。完善提高各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扩大区级配套监测点规模,建立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及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定期监测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4.实施绿色农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和日常监管的要求,培训一批懂标准、会生产、精监管的企业内检员、认证检查员和监管员队伍。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绿色认证相关培训。结合本区实际,组织做好区级各专业条线年度绿色认证相关培训工作。每年对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组织负责人培训不少于8学时,对绿色食品认证农业组织内检员培训不少于16学时。区级农技部门不少于10人经过检查员和监管员培训,并进行注册。各涉农街镇不少于2人经过检查员、监管员培训,并进行注册。把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纳入农业人才培养范畴,加大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掌握绿色生产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队伍,引导其率先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开展绿色生产。加强绿色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区级绿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到2020年,培养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105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436名,持专业证书的农业劳动力比重达到90%。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把农业绿色发展纳入推进乡村振兴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内容。建立由区领导牵头的闵行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区农委、区发改委、区规土局、区财政局、涉农街镇等相关部门参加;各相关街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二)建立考核督查制度

  完善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对各相关街镇绿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开展联合督察,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营造全民行动氛围

  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以宣传地产农产品为契机,做好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工作,营造各方重视、条块结合、合力推进的氛围,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行动计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及时总结工作过程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加强宣传推介。

上一条:闵行区人民政府印发《闵行区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下一条:闵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闵行制造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